
近年來,滁州天長市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以“紅色安居”鄰里服務品牌為抓手,通過建強隊伍、優化場景、提質服務三項舉措,推動黨群服務從“最后一公里”向“最美零距離”躍升,讓社區治理更有活力、居民生活更有溫度。
建強“三支隊伍”,筑牢為民服務“主力軍”。以黨建為引領,整合專業力量、黨員力量、群眾力量,打造一支結構優、能力強、實效好的紅色安居服務梯隊。鍛造“全科社工”先鋒隊。實施全科社工培育計劃,通過集中培訓、崗位實操練兵、擂臺比武等形式,提升社區工作者政策解讀、事項辦理、矛盾調解等綜合能力,推動社工向一專多能“全科化”轉型。今年以來,縣級集中培訓社區工作者329人次,69名優秀社工登臺展風采。激活“在職黨員”服務隊。深化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機制,組織全市130余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2800余名在職黨員下沉社區,根據黨員職業特長、興趣意愿,編入政策宣傳、法律援助、健康咨詢等專業服務小組,利用“八小時外”和節假日參與社區治理與服務,今年已協助社區解決小區停車難、綠化維護等問題230余件。組建“社區能人”志愿隊。常態化開展尋找鄰里能人行動,對有縫紉、理發、維修等技能的居民建立能人檔案卡,登記各類社區能人134名。以“黨組織+能人”模式組建特色志愿隊伍,成立退休老黨員牽頭的“銀發互助團”、理發師黨員帶隊的“小巷托尼隊”、維修能手黨員組成的“王大能工作室”等20支隊伍,累計服務居民超850余人次。
優化“三類場景”,打造黨群服務“前哨站”。以社區為單元,統籌陣地資源,改造升級小區黨群服務站,精準布局紅色安居服務點,讓便民服務“觸手可及”。夯實小區黨群服務站主陣地。聚焦“八有八建”,制定《小區黨群服務站建設指引》,理清4項重點內容,統一12條工作標準,升級改造19個小區黨群服務站,精準劃分為民辦事區、活動議事區、便民服務區等,配備充電器、飲水機、休息座椅、應急藥箱等設施用品,讓黨群服務站成為居民“想來、愿留、常去”的“家門口陣地”。延伸嵌入式服務微陣地。堅持“因地制宜、按需設點”,依托黨群服務站閑置空間、物業用房等,在老年群體集中的社區設立“銀發裁縫鋪”,在年輕家庭較多的社區開設“鄰里書軒”,對生活需求集中的小區增設“便民修理點”,試點布局嵌入式紅色安居服務點6個。每個服務點均由黨員志愿者輪值,明確服務時間與流程,今年以來累計服務居民超2700人次。拓展線上線下鄰里資源云陣地。動態繪制更新紅色安居鄰里資源分布圖,線上在高德地圖標注全市黨群服務陣地名稱、開放時間和聯系電話,線下在社區、小區黨群服務陣地等掛圖張貼,清晰標注各類服務點,確保群眾廣泛知曉。截至目前,資源圖已精準覆蓋全市22個城市社區、111個小區黨群服務站,基本實現“一圖在手、服務全有”。
提質“三項服務”,實現溫情陪伴“精準達”。聚焦居民需求,創新服務模式,推動紅色安居服務從“普適粗放”向“精準精細”轉變。開展“一月一主題”集中服務。圍繞重要節日、季節更替、群眾需求,社區每月設定一個服務主題,集中開展便民服務活動,營造和諧社區氛圍。在天長發布微信公眾號連續發布系列黨群活動預告11期,吸引1.7萬人次瀏覽,有效提升居民知曉率和參與度。推行“延時錯時”貼心服務。針對上班族“上班沒空辦、下班沒人辦”難題,推行社區(小區)黨群服務陣地工作日延時、節假日錯時服務模式,靶向解決服務資源與群眾需求時空錯位難題。今年以來延時錯時服務累計接待居民1200余人次,辦理事項340余件。深化“特殊群體上門”暖心服務。聚焦獨居老人、殘疾人、困難兒童等特殊群體,建立“一人一檔”需求臺賬,由“全科社工”牽頭,組織黨員、志愿者提供定期上門探望、健康監測、物資代購、心理疏導等暖心服務,今年已累計提供上門服務900余人次。
(胡鑫)
上一篇:闞緒瑞主持召開民生實事項目調度會[ 11-27 ] 下一篇:沒有了!
主辦單位:中共天長市委組織部 承辦:天長市黨員教育中心 皖ICP備0700665號 聯系電話:0550-7770830 郵箱:tcxfw2012@163.com
技術支持:安徽網狐科技皖公網安備 341181020002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