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天長市滁州高新區的千級潔凈實驗室內,一粒僅有3毫米見方的第四代MEMS智能復合式壓力傳感器芯片正在接受精密測試。這顆芯片的精度達到0.01%滿量程,比同類進口產品提升30%,成本卻降低了一半。這顆“中國芯”的背后,是普力斯特測控技術(天長)有限公司總經理、正高級工程師牟恒12年的執念。
科研攻堅,突破技術“卡脖子”難題
芯片雖小,卻是中國智造的決心。2017年,牟恒回國發展,全身心投入到工業高端傳感器的研發工作中。“當時國內同行普遍認為,中國連基礎傳感器都依賴進口,高端領域更無可能。”面對質疑,牟恒暗下決心:越是難,越要做成!
第四代MEMS智能復合式壓力傳感器芯片的研發之路荊棘叢生。其中,封裝膠水的技術難題成為橫亙在牟恒團隊面前的一座大山。傳統的環氧樹脂在高精度壓力環境下極易產生形變,導致數據漂移,嚴重影響芯片的性能。牟恒和他的研發團隊陷入了困境,無數次的實驗失敗,讓大家的心情無比沉重。
但牟恒從未想過放棄,他鼓勵大伙:“失敗是成功之母,每一次失敗都讓我們離成功更近一步。”在經過無數個日夜的鉆研后,牟恒帶領團隊通過納米顆粒改性技術,成功研發出耐高溫、抗老化的新型封裝膠水。那一刻,實驗室里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所有人都激動得熱淚盈眶。這不僅是一項技術上的突破,更是他們科研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解決了封裝膠水的問題后,芯片結構的優化設計又成為新的挑戰。為了讓傳感器承受更高過壓,更好地適應國內復雜的工業環境,牟恒絞盡腦汁。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閱讀中國古代建筑史時,被趙州橋的設計原理所啟發。他突發奇想,能否將趙州橋的獨特結構運用到芯片的橋路設計中呢?
說干就干,牟恒帶領團隊開始了大膽嘗試。經過數千次的反復實驗和不斷優化,他們終于成功攻克這一難題。新型的高精度MEMS壓力與差壓傳感器誕生了,它的精度達到0.01%滿量程,這款產品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還憑借其卓越的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一舉斬獲多項專利。牟恒團隊用實際行動證明,中國在高端傳感器芯片領域,有能力打破國外壟斷,實現自主創新。
創新不止,勇立科技發展潮頭
實驗室的成功只是第一步,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實現產業化,才是牟恒的最終目標。然而,產業化的道路并非坦途。
首先是封裝設備高度依賴進口,采購成本高昂且供應周期長,嚴重制約生產進度。同時,國內缺乏成熟的自動化生產線,難以滿足大規模生產的需求。
面對這些困境,牟恒沒有退縮,一方面,他聯系技術團隊,成功吸引技術專家投資,共同組建公司,攜手突破技術瓶頸。另一方面,牟恒帶領團隊自主開發自動化設備的軟硬件部分。無數個日夜,他們在實驗室里埋頭苦干,不斷優化設計方案,終于實現了主要生產設備的自主開發與制造,打破了國外對關鍵設備的壟斷。
在產業化基地的選擇上,牟恒經多方考察,最終選定了享有“中國儀器儀表之鄉”美譽的天長市。這里完善的產業基礎、優惠的政策以及當地政府的熱情支持,讓他看到了項目成功的希望。廠房從選址到生產線搭建,一切都進展得十分順利。2020年6月,公司注冊成立。2021年3月,普力斯特首條智能化傳感器生產線正式投產。
以公司為家,牟恒帶領團隊不斷優化生產工藝,先后開發出6款高精度傳感器產品,這些產品憑借優異的性能,取得了多項權威認證,不僅廣泛應用于中石化、國家電網等國內龍頭企業,還成功返銷至德國巴斯夫集團,實現了從進口替代到反向輸出的華麗轉身,為中國傳感器產業贏得了國際聲譽。
隨著智能制造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與傳感器的融合成為行業發展的新趨勢。牟恒敏銳地捕捉到這一機遇,他深知,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公司投產后不久,牟恒便決定籌建企業大數據中心,并邀請多位校友共同組建AI算法團隊。他們致力于研發新一代智慧傳感器,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傳感器中,實現智能感知、自我反應、科學決策的功能。
在研發過程中,團隊遇到了諸多技術難題。其中,無線通訊模塊的技術瓶頸一度讓研發工作陷入僵局。2022年底的一個夜晚,已經凌晨1點多鐘,實驗室里依然燈火通明,大伙兒為了解決通訊干擾問題,爭得面紅耳赤,但始終沒有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
牟恒看著疲憊卻又執著的團隊成員,心中滿是感動。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在當地的“人才數字平臺”發布了技術需求。沒想到,第二天一早,就傳來好消息。天長人才部門第一時間幫助牟恒聯系到中國科技大學教授進行視頻會診,在專家團隊的幫助下,經過20天的艱苦努力,困擾團隊許久的通訊干擾難題終于得到解決。
經過3年的不懈攻關,2025年初,新一代智慧傳感器成功問世。這款產品集成4G/5G模塊,具備自學習、自診斷、自優化功能,通過機器學習實現越測越精準、越用越智能。一經推出,便在市場上引起了強烈反響,為公司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目前,普力斯特的系列智能傳感器已幫助客戶減少30%的運維成本。德國《工業周刊》評價:中國傳感器正在改寫游戲規則。牟恒用實際行動證明,中國在智能傳感器領域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
人才培養,傳承科技報國精神
牟恒深知,科技創新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
公司經過3年的發展步入正軌,他個人也入選國家級科技創業領軍人才和安徽省級領軍人才,累計獲得人才科技獎補資金超1000萬元,為企業插上科技騰飛的翅膀。2024年公司實現產值5026萬元,繳納稅收301萬元,成功獲批高新技術企業、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多項榮譽。
在公司內部,牟恒為年輕員工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學習平臺。他經常組織內部培訓和技術交流活動,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經驗和技術分享給大家。除了公司內部培養,牟恒還積極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吸引了3位教授、博士生導師,5名博士和16名碩士來到天長興業安家。這些人才的加入,不僅壯大了當地的科研力量,也為行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思路和活力。
在牟恒的牽線搭橋下,3家中德合資企業選擇在天長市滁州高新區投資建廠,其中占地60畝的中德智能傳感器研發中心已經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即將投入運營。這些企業的入駐,進一步完善了當地的傳感器芯片產業鏈,提升了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牟恒常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大家團結協作,共同努力,才能推動中國傳感器芯片產業不斷向前發展。”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科技報國的精神,激勵著更多年輕人投身科技創新事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來源:張清榮 劉沛然 劉茂華)
上一篇:石梁鎮:“四鏈協同”構筑人才發展新高地[ 06-27 ] 下一篇:沒有了!
主辦單位:中共天長市委組織部 承辦:天長市黨員教育中心 皖ICP備0700665號 聯系電話:0550-7770830 郵箱:tcxfw2012@163.com
技術支持:安徽網狐科技皖公網安備 34118102000224號